虔诚善良
所谓“心善虔诚”之人,无所谓信什么好,信什么不好,一切都在于你的本心。
信仰,都是心诚则灵!外人的见解也许各有道理,但,如果不是发乎本心,都不可以被称为“虔诚”!
如果自己内心并不是真的肯定你需要的是什么,或者你所向往的是什么,那么,最好还是先保持无信仰状态,可以更多的了解你现在心存好感的信仰,然后,自己决定。这种事情,别人都是帮不上忙的。
虽然在我的概念里,佛道两家的戒律都是因人而异、因教派而异,但是以下还是分别列举几种较常见的:
1.道家:道教的戒律众多,自三戒、五戒、十戒、十二戒、二十七戒、百八十戒至中极三百大戒,计三洞四十余种,由浅入深,以下仅粗列几种:
1)老君五戒:一戒杀生、二戒两舌、三戒妄酒、四戒偷盗、五戒淫邪
2)正一宗的三皈九戒:皈依道,得正觉,化化出人天;皈依经,得正法,劫劫度群迷;皈依师,得正行,不堕诸旁生。
一者敬让,要孝养父母;二者克勤,要忠於国主;三者不杀,要慈救众生;四者不淫,要正心处物;五者不盗,要推义损己;六者不嗔,不凶怒凌人;七者不诈,不谄贼害义;八者不骄,不微忽至真;九者不二,要奉戒专一。
3)初真十戒:
一不得阴贼潜谋,害物利己,当以阴德广济群生。
二不得杀害含生,以充滋味,当以慈惠以及昆虫。
三不得淫邪败真,秽漫灵气,当守贞操,使无缺犯。
四不得败人成功,离人骨肉,当以道助物,令九族雍和。
五不得谗毁贤良,露才扬己,当称人之美善,不自伐其功能。
六不得饮量过差,食肉违禁,当调和气性,专务清虚。
七不得贪求无厌,积财不散,当以节俭惠恤贫穷。
八不得交游非贤,居处秽杂,当慕胜己,栖集清虚。
九不得不忠不孝,不仁不信,当尽节君亲,推诚万物。
十不得轻忽言笑,举动非真,当持重寡词,以道德为务。
4)太上感应篇
2.佛家:大乘佛教、小乘佛教、藏传佛教之戒律各有不同:小乘有五戒、八戒、二百五十戒等;大乘有三聚净戒、十重四十八轻戒等;藏传又有别解脱戒、菩萨戒、密乘戒等。以下仅试列几种:
1)小乘五戒: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、饮酒。
2)小乘八戒: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、饮酒、卧高李宴广大床、花鬘璎珞、歌舞戏乐雹前。
3)二百五十戒: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,合并为五项时,称五篇门。
4)大乘三聚净戒:摄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摄众生戒。
5)十重禁戒为: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、饮酒、说过罪、自赞毁他、悭、瞋、谤三宝。
6)四十八轻戒为:不敬师长、不举教忏、背正向邪、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。
7)藏传佛教十善法:身三”,即不杀、不盗、不淫;“口四”、即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妄言、不绮语;“意三”、即不贪、不嗔、不痴。
以上内容虽不是全部,但也可以看出,凡是宗教都提倡人向善、求真、善于忍耐。这三条表现在日常生活中,也可以哪肆银理解为多做好事,多说真话、多做真事,存容人之量却不可故意伏低做小等等,其间内涵,可自己慢慢领悟,在下不再多言。
做到这些,大抵就是“心善虔诚”中的“心善”了。想要“虔诚”,还是先有了信仰再说,但是“心善”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。
信众虔诚
如果楼主是为了求人天福报,或者差掘槐一为了来生的功名利禄,信道虚友教就足够了。散启如果楼主想跳出轮回,进入不生不灭,只有皈依佛,法,僧三宝!
信众虔诚
世间惟有佛祖所说真实不虚,无有二义。知此义后,该信谁,你自己定吧。
如果众生向善,又何谈戒。因有不善,佛弟子有不游兆善行,佛祖才开始说戒。所以一切当从善起,从基础肢磨饥做起,基础牢历返固,终不被大风所坏。